一座城市的母亲河,总是会慷慨地为这座城市送上这里特有的食材。说她是地方美食的灵魂所在,也许丝毫不为过。
江南君推荐过好几次关于台州仙居的美食,仙居的母亲河永安溪,是灵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仙居的大多数美食,都与这条日夜奔腾的溪流息息相关。
这一次,我们依据橙友的推荐,沿着永安溪往更高处走,到她的发源地去寻觅美丽风情和美食。
(相关资料图)
我们驾车从仙居出发,往西行,进入蜿蜒曲折的山道,花费近1.5小时,到达丽水市缙云县的大源镇。
平均海拔400米以上的山中乡镇,这个季节一路上满目苍翠,景色宜人,气候凉爽。
小镇街头的烧饼馄饨
镇住了我们的胃
永安溪发源于大源镇和仙居安岭乡交界位置附近,山和水,是这个小镇最不缺少的景致。
山岭连绵之间,溪流纵横,清澈的溪水,为当地人提供了肥美的螺蛳和肥硕的溪鱼,也为溪畔农户家的山羊提供了丰富的草料。螺蛳、溪鱼和羊,成了大源镇传统菜肴组合——“大源三鲜”的食材来源。
但刚一进入镇子,我们首先被吸引住的,是正冒着轻烟的烧饼炉子……
风靡浙江各地的缙云烧饼,在缙云当地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们就先尝为敬啦!
缙云县出名的地方美食,土爽面堪称经典。但要论家喻户晓,那必须得是缙云烧饼。
在大源镇政府附近,年过五旬的杨大姐开烧饼铺已近20年。
铺子很小,小到里面只能安放下一张靠墙的餐桌,但是生意却是镇子上烧饼铺里顶好的。
当地人定点在她这里吃早餐,外来游客慕名品尝她做的烧饼和馄饨。
杨大姐说,缙云烧饼之所以好吃,主要在于馅料的讲究。
肉馅得是本地土猪的前腿精肉,还要是当天现杀的,细细剁成小肉粒,不能太小,太小留不住汁水,不鲜美,也少了肉的嚼劲;梅干菜得是高山大白菜制作的,爽口,香味也足。
皮薄馅足,这是大源镇人的慷慨。做好的饼坯,贴在饼炉炉壁上,受炭火烘烤,到表皮焦黄也就熟了。刚出炉的饼,表皮发亮,松脆可口。
杨大姐有一双巧手,用土猪里脊肉剁的肉泥和小葱,包成金字塔形的馄饨,馅料慷慨。“一个烧饼、一碗馄饨,这就是景点的‘缙云套餐’了。”她笑着说,即便是在偏僻的山里小镇,她这家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也有很多回头客,尤其是到了年关,因为客人太多,必须全家出动才能维持这家小店的正常运转。
缙云套餐,是大多数游客在大源镇雷打不动的第一餐,也是“镇”住我们胃口的第一餐。
大源镇馒头
颠覆我们对馒头的认知
馒头这个听起来平平无奇的主食,在品尝后,那味道却让我们倍感惊喜。
在多稻米的江南,能把馒头做成地方金名片,很不容易,但是大源镇做到了,确切地说,是大源镇上那家名为“大源馒头”的店做到了。
大源人对馒头是有一种狂热的。我和绝大多数游客一样,起初也都不太能理解这种“馒头狂热”,一只馒头能好吃到哪里!而这种不理解,一定会在吃到第一口大源馒头时瞬间化解。
当地人告诉我,大源镇的传统节日里,有一个“馒头节”,设在每年的腊月廿五。专门为馒头设立一个节日,这种狂热程度,恐怕再难找到第二家。
镇区所在的大源村,“大源馒头”店店主钭武英几乎全年无休,每天清晨起床后就要开始做馒头,供应给各村各店。
“夏天稍微好一些,对馒头的需求量没有特别大。”店里帮工的一位大姐说,到了冬天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腊月前后,几乎每天要做百来斤馒头,人少了根本忙不过来。“最忙的时候,要20多个人一起做。”她说。
钭武英家做馒头的手艺,经历了数代人的传承,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逐渐做成了馒头界的标杆产品,其他人做的馒头好不好,要看和她家馒头的味道接近不接近。
馒头的个头,拳头大小,很松软,有自然的清甜。但馒头配料里根本没有“糖”。
“就是自然发酵产生的糖分。”每天都要买入数笼馒头的吴庆寿说,自己餐馆里用的都是从“大源馒头”买的,“就得要用这种来自专业手艺的馒头”。
我们也问到了大源馒头好吃的秘诀。钭武英始终坚持最为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尤其是用来发酵的酵母,必须要自己亲手培养制作。
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发酵物,大源馒头用的发酵物是米酒的酒曲和麦芽。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源馒头会给人以玲珑剔透的视觉,以及品尝时充斥于口腔的米香味。
“我一般大概50公斤面粉加入24公斤的发酵水。”钭武英说,这样做出来的馒头闻之麦香扑鼻,触之弹性十足,嚼之香甜。
不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大源馒头都属于“手慢无”产品。
12下一页全文阅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