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一处学名为“3区T1254”的发掘现场,金和天发现了一个连续约4平方米的黑色炭化地层,谁也想不到,这里竟然隐藏着汉代路县人的食谱。这也是截至目前长城沿线发现的最早的五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实验室。那么我们这次在路县故城遗址中呢一共发现了7种农作物,分别是稻、黍、粟、小麦、大豆、红豆和麻,这些农作物到底长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请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金和天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
金和天:那我们现在来看屏幕上显微镜下的这个炭化粮食种子就是路县故城遗址出土的炭化水稻种子。黑色的,保存比较完好。
路县故城遗址中出土的稻米(显微镜下形态)
记者:看上去比我们现在的这个大米粒要小一些。
金和天:是的,稍微小一些,细长一些,但是它的保存程度非常好,水稻种子的特点比较完备,比如说它侧边的胚导致的这个种子稍微缺了一些小口,还有侧面的这个长的棱是一个典型的特征,让我们一眼就发现它是个水稻。
路县故城遗址出土的七种炭化种子
路县故城遗址一共发现了七种农作物,这个组合符合早期文献记载中的“五谷”,同时,这也是截至目前长城沿线发现的最早的五谷。
金和天:《论语》里面有一句,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五谷具体它是指的什么呢?就是东汉的经学家赵岐在《孟子·滕文公上》的注释里,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就是水稻,黍子、稷是小米、麦是指麦类,菽代表的是豆类。然后呢同时期东汉还有一位经学家叫郑玄,他在《周礼·天官》的注释里头认为五谷是麻、黍、稷、麦、菽,没有水稻,然后用大麻替换了一下。那正好这两种说法加一起其实是有6种粮食作物, 稻、黍、稷、麦、菽加麻,这6种恰好在路县故城就全部都发现了,所以就无论是哪种五谷的说法,它在路城都能印证上。
路县故城遗址中出土的大麻(显微镜下形态)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部,是一处建设于西汉初期,以两汉时期为主体年代的大遗址。
2017年,在一处学名为“3区T1254”的发掘现场,金和天发现了一个连续约4平方米的黑色炭化地层,谁也想不到,这里竟然隐藏着汉代路县人的食谱。
金和天: 当时因为我们发现它的时候是一个地层,他们揭开这个地层之后就发现了黑色的遗迹现象,就是它跟别的土的这个颜色不一样,一看就是那块特别密集的颜色,黑的,然后就把我叫去了。然后我们就在那儿取了土壤的样品,有很多,放在那个编织袋里,然后我们就把它给浮选了,浮选了就是从水里洗出来了很多炭化的这个种子。
路县故城遗址中出土的小麦(显微镜下形态)
路县故城遗址中出土的粟(显微镜下形态)
所谓浮选,就是利用水波的浮力,筛选出土壤中的炭化物,而所谓炭化物,就是经过火烧的物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有经过火烧的种子才能最终被保留下来,其他的种子都会逐渐腐烂,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在路县故城的这些炭化种子刚刚发现的时候,金和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它们的具体年代。
金和天:我用浮选得到的这个炭化的粮食种子去做了碳14测年,那这个测年的结果正好是东汉的早期。
在我们的印象中,水稻的主产区在我国南方,而对比同时期的周边地区,能在如此北端的路县发现水稻的种子也是非常少见。
记者张雅佼(右)采访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部副研究馆员金和天(左)
金和天:路城种水稻或者是路城人吃水稻,它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有南方的人迁徙到这里,有贸易往来,把水稻卖到这了。那第二种是有可能是当地种的,那为什么说这个是当地种的?因为东汉的时候顺义有一个张堪,当渔阳郡的郡太守,他带领顺义渔阳郡的人民开凿水渠,开始种水稻,这个文献记载是有的。 那顺义离通州很近,离路城很近,而且顺义的水资源很丰富,通州同时水资源很丰富,它们两个的地形地貌还有环境特点非常像,而且地理位置非常接近,那有可能是张堪带着顺义人民种水稻,大家一看水稻还是很好种的,而且水稻的确是产量很高,那这样的话周边的人就慢慢地跟他学,就说那我也种水稻。
水稻在路县的发现,体现了汉民族的内部融合。
金和天:水稻以前是在长江流域就广泛种植的作物,并且水稻的确就是从我国的长江流域起源,传到全世界的。那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的这种粮食作物,它其实一直没有越过黄河的边界。这个饮食习惯代表了人的迁徙,那只有这一群人北上、北上、不断地北上,带着这个饮食习惯,走到哪儿,就把这个粮食种到哪儿。我们在路城发现了水稻,那就足以证明汉民族的这个大融合,已经突破了这个黄河的北方边界,不断地往北走,已经走到了长城的这个边界。非常深入的融合已经导致饮食习惯都已经有了改善,人们保留了小麦的饮食习惯,还加入了水稻的饮食习惯,就是什么都接受了,然后呈现了当时的这个东汉的先民的生活,饮食的食谱。
路县“五谷”的发现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汉代“路县人”的饮食习惯,也印证了《水经注》《后汉书》等史料对路县地理环境的描写,为我们了解当时“路县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可靠依据。
此外,路县地处水陆交通、东西往来、南北连接的枢纽之地,历来是古代北京的门户,对研究北京地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路县故城的全面保护,留下了北京的“根”与“魂”。
《文物里的北京》大型融媒节目
总策划:李秀磊
监 制:李哲勇 边江
统 筹:郭士荧 吴勇
本期采访:张雅佼
本期文案:张雅佼
播音:郭炜
制作:梁和芝
新媒体统筹:鲁春艳 刘晶 杨苗 纪佩佩
视频拍摄:张天军 胡欣 李涟臣 张月娇
后期制作:张天军
美术设计:于浩
新媒体编辑:牛琦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
关键词: